2013-12-09金融简评
- 2013-12-09 09:51:02
- mlzy
- 原创 29802
二、互联网金融加装"安全阀" 防范跑路杜绝网贷欺诈
三、滕泰:高利率抑制新供给酝酿四大潜在经济风险
首先给自己报个谦,竟然连续三周没有更新。所谓的忙不是借口,借口是“懒”。经常跟朋友们说,如果这辈子一直坚持做一件事,且这件事是正确的,那么到最后肯定收获不小。问题在于,这件事能坚持多久?
不过好歹没有一直躲避,不再以忙为借口或者懒为借口。哥开始重新唾沫漫天、胡说八道的乱点评了。
[separator]
一、央行为什么不禁止比特币交易
一个叫做“比特币”的幽灵,在网络世界上已游荡好多年,最近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金融市场监管部门的关切。日前,中国的央行、工信部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对比特币作出了定性。
按照这个通知,比特币虽然被称为“货币”,但由于其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通知认定,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监管部门发出的这个通知,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比特币的发展历史还不长,追溯起来,它的起源是这样: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之时,由自称“中本聪”的一个人(或者机构?)在注册于日本的一个ID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比特币的模式。2009年,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的比特币诞生。
在开始的时候,人们只是把它视为网上可供自娱自乐的一种“开心道具”,其价格只有几美分。但很快,它就发展成了可在网上进行交易的一种类似股票的有价证券,可以用美元和人民币进行标价,并且开始进入人们真实的消费生活。在我国,包括百度在内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接受用比特币支付网购货款,上海甚至曾经有开发商试水,允许购房者用比特币买房子。
但直到最近,国内外监管部门对比特币才有定性。此次中国央行等五部门发布这个通知,显然是受到了比特币在网上交易价大起大落的刺激。2011年,比特币就从每枚50美分上涨到13美元,涨幅高达2600%。进入2013年后,比特币出现了更疯狂的上涨,尤其是11月中旬,比特币几乎每天都能上涨100美元,11月29日更是创下1242美元的新高,而其时的黄金价格也只是1241.98美元/盎司。
比特币俨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强烈吸引了中国投资者。据称,中国已成为比特币交易最为火爆的一个国家,交易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央行等监管部门发布通知,其风险警示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然而,实践告诉我们,由监管部门来警示风险,是否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一直是充满疑问的。这个通知发布后,比特币的交易价格应声出现下跌,12月5日当天,通知发布的一小时内,在国内首家比特币与人民币的交易平台“比特币中国”上,比特币的交易价格从每一枚近7000元人民币一度跌至4521元,12月7日则下探至3821元。可这并不表明这个通知有眼光,只能认为,它对比特币交易产生了影响,甚至反而加剧了市场的动荡。
…………………………本博客只列摘要,查看原文请点击来源…………………………
但这并不表明央行等五部门的这个通知是多余的。比特币的泛滥,直接对国家主权货币形成了挑战。通知明确禁止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参与比特币的交易业务,这实际上是卡死了比特币成为现实货币的可能性,也击破了比特币炒作的一个重要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并没有禁止比特币在网上的交易,只是要求相关互联网站依法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央行同时发布的一份“答记者问”中还表示,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这是一个重要的表述,它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政府对不合规交易一律禁止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小贩在路边摆一个摊,就要受到城管的驱赶,发生冲突的话甚至酿出人命。但是现在央行等五部门面对很有点扰乱现行金融秩序意味的比特币交易,却没有动用手段加以剿灭。
这是行政理念的一种积极变化。一方面,政府需要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维持在法制的轨道上,但另一方面,对于民间自发形成的某种市场,政府又需要恪守自己的行政边界,不能随意干预,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相比于现实货币出现的一些问题,比特币有它的优势所在。比如,由于它不与国家主权依附在一起,就摆脱了政府为财政需要而违背国家信用、随意开动印钞机的可能,因此不会产生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与央行行长周小川前几年提出的“超主权货币”的构想倒有点不谋而合。但是,正由于它不受国家权力支配,因此它又极有可能逃避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比如被某些犯罪分子用来作为洗钱的工具。因此,央行要求金融机构与比特币切割,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决定。按照央行的要求,比特币只能成为网上的交易标的,而不能流入现实世界,那种将比特币作为实体经济交易中的货币来使用的做法,至少在现阶段是不能得到金融机构配合的。
央行没有禁止比特币的交易,这是国家权力尊重民间自生性经济形态的表现。民间自生性的经济形态,脱离了政府监管,因此可以激发出各种在陈规之下人们难以想像的市场活力,这种活力有可能是正面的,但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比如比特币的交易价格暴跌,就会给炒作者带来实际的利益损失,这样的损失只能由炒作者自担。但是,政府在这方面不需要发扬“父爱主义”,政府管得多了,民间的活力就少了。政府只要管好自己边界内的事情就行了,禁止金融机构参与比特币交易,又允许民间的比特币交易继续存在,这种行政理念的积极变化是值得肯定的。
目前,由于央行等五部门通知所产生的作用,比特币在中国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正在下跌。但围观者不必对此抱有幸灾乐祸的心态,新华网上有一篇文章说,“在比特币上涨过程中的既得利益者们,还会竭力维持其价格”。“既得利益者”在汉语叙述中是一个有特定政治含义的概念,把比特币交易中的赢家称为“既得利益者”,显然是不足取的。对于比特币交易者,当然没有必要像对对股市交易者那样,给他们戴上各种“政治正确”的高帽,但也没有必要将他们视为另类。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
出处:http://news.163.com/13/1209/08/9FKV77BV00014AED.html
评论:我不想去评论比特币的好坏——因为站在我的立场上,我认为一个有真实作用的工具的确存在它内在和表面的价值的。也许它的价值目前表现为1000美元似乎太高,但是随着去中心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成熟,人们迟早有一天会看到这种技术的强大所在。人类诞生几千年以来,先进的理念总是会与当期社会格格不入,而后被推上风口浪尖。即便是前段时间所谓在炒作比特币的“中国大妈”也好(其实我很反感一些网站的低水平编辑为了爆料动不动就把中国大妈作为炒作对象,你们没有爸爸妈妈是么!!!),我也不认为这些人懂得比特币的技术价值。五部委出台的这个文件是件好事,其直接的结果就是让狂热的人们把资金从btc等电子货币市场收回,让这种高烧退下去。其实这样也会让比特币类技术更加温和的去发展。一个价格狂飙的比特币不会长期存在,否则对人类社会的稳定会造成巨大影响。然而一个价格稳定的比特币会更加稳健的发展。我希望比特币价格会跌落到500美元,然后长期发展下去。不以价格论英雄,我赌一个新支付技术时代的萌芽和到来,请拭目以待!
二、互联网金融加装"安全阀" 防范跑路杜绝网贷欺诈
近日,我国首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发布。该报告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联合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等多家机构发布。报告指出,目前互联网面临日益严峻的风险和安全问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和规模逐渐扩大,迫切需要解决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保障、风险防范及监管问题。
网络风险日益突出
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互联网金融,正在悄然改变着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服务方式。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互联网金融是新兴、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业态,具有小额、快捷、便利的特征,因而具有显著的包容性,解决了许多传统金融体系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与传统金融体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构成广义的金融体系。
然而,随之带来的互联网金融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今年3月,谷歌抓取到支付宝转账信息及个人敏感信息,并开始在网上大量传播。事后支付宝发表声明称,确实存在类似漏洞,但是泄露信息不含真实姓名、密码等重要隐私。互联网环境中支付业务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的确值得担忧。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助理总经理王梅认为,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个是信息的安全风险,犯罪分子往往利用黑客技术或者一些掌握这些重要信息的单位管理上的漏洞,窃取信息,出售谋利;第二个是信任风险,以点对点(P2P)网贷为例,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信用卡套现和洗钱交易频繁出现,并且越来越隐蔽。同时,由于用款方信息不透明,且没有第三方来测评借款人资质,使得网贷平台“跑路”事件频发。
构筑虚拟空间秩序
…………………………本博客只列摘要,查看原文请点击来源…………………………
“金融是应用部门,其安全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的:首先是国家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这套体系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空间;其次是厂家,开发安全的产品,业务部门才能放心应用。”王永红说。
坚决惩治非法集资
事实上,面对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生事物,只有制定规范并加强监管才是防范其安全风险的重要措施。“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不明确,并不是像企业宣传的零风险。”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表示,互联网金融一般都跨行业运作,以淘宝的余额宝为例,横跨金融、互联网、零售等多个行业,这样的产品是由银监会、证监会,还是其他相关部门管理,现在还并不明确。
…………………………本博客只列摘要,查看原文请点击来源…………………………
“要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包容失误。但同时绝不姑息欺诈、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不能触碰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两条法律红线。” 刘士余表示,尤其P2P平台不可以办资金池,也不能集担保、借贷于一体。传统线下金融业务转到线上开展,要遵守线下金融业务的监管规定。央行等金融监管部门,将配合各级公安机关出重拳打击利用互联网金融业务进行诈骗的犯罪活动,促进正常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引导和支持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完善管理,守法经营,发挥正能量。
王梅认为,保证互联网金融环境的安全与可信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打造安全可信网站认证体系;二是要采取多种手段保障金融交易安全;三是加强教育、引导与宣传。
出处:http://www.jfdaily.com/a/7486795_2.htm
简评:凡是新事物,尚且没有发展成熟的,只要引入到中华大地,大部分会被扭曲、放大、然后被破坏的淋漓尽致。这句话,是我看到P2P、BTC等等网络金融新产物之后得到的结论。为什么?因为没有信仰。且只信钱、无道德底线。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人与人之间是没有任何信用的,随时可以反悔。然而西方的契约精神却一直存在。虽然也有人打破,但大部分人会老老实实的遵守。这不但是文化不同,而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鄙人一直认为,看待一个经济体是否发展成熟,金融结构是否发达,不能只看总量。诚然,中国工商银行号称宇宙最大银行,但中国社会平均信誉度又如何呢?P2P网贷是个新兴事物,在欧美社会发展的比较稳定,换言之,没有那么快。但是很少有跑路的。中国现在有一种很奇怪的狂热状态,就是凡是能赚钱的事儿,都会被门户网站的无良编辑无限制放大、宣传,然后引入一些不知情的个体投资者——一直到这种新生事物无法承受被追捧而夭折。对于恶意跑路的,根据金融诈骗金额,最好加上惩罚性措施。骗一次,罚的倾家荡产。永远不敢再骗。
三、滕泰:高利率抑制新供给酝酿四大潜在经济风险
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指出,中国作为全球储蓄最多的国家,最近几年实际利率不断攀升,如果继续推行高利率政策不仅会造成更多实业坍塌,而且有可能在中国重复“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悲剧。当务之急是让货币政策尽快回归中性。
滕泰表示,三大因素造成“全球钱最多的国家钱最贵”。第一,总量原因。中国货币总量虽然很多,但实际进入实体经济的货币总量不足50万亿元。第二,结构原因。央行多年“购汇发钞、对冲回笼”的游戏结果,造成中小银行、内资内贸企业、中小企业的资金越来越紧张,国内实际利率越来越高。第三,操作原因。全球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表明,选择宽松货币环境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实际利率必然下行;选择紧缩背景搞利率市场化,实际利率一定上行。
滕泰认为,这种偏紧的政策和高利率的局面,正在严重抑制有效供给,尤其新供给的形成,并酝酿四个方面的经济风险。
第一个风险是造成实业经营困难,经济结构逆向调整。扭曲的金融体制和错误的金融政策在资金和实体经济之间挖了一道深深的鸿沟,成为压垮实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二个风险是有可能酿成中国版的“次贷危机”。中国房地产价格已经连续上涨了12年,涨幅远远超过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涨幅,而中国最近几年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今年以来隔夜拆借利率上升的幅度,都远远超过了美联储当年迅速拉高利率的力度——在房地产泡沫的后期过快拉高利率,有制造中国版“次贷危机”的可能性。
第三个风险是,有可能酿成中国版的“欧债危机”。在预算软约束的财政投资体制下,在最近几年快速扩张的政府投资已经形成巨大的中央和地方债务。若迅速提高其债务成本或迫使其提前还款,则有可能酿成中国版的“欧债危机”。
第四个风险是,有可能酿成中国版的“亚洲金融危机”。如果上述实业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同时爆发,势必会引发热钱的迅速出逃,加速外部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在中国复制类似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
滕泰表示,希望央行的货币政策回归中性,降低实业融资成本,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短期应尽快通过各种手段,引导短期利率价格下行,使隔夜拆借利率尽快回到正常水平。长期应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减少金融抑制,让利率真实地反映我国资金供求关系,推动实际利率下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
出处:http://finance.jrj.com.cn/people/2013/12/09085916294779.shtml
简评:这篇文章很严谨,我实在找不到下手的地方(),所以没有切割。现在有两个事实:货币已形成超发、央行在收紧银根。我有一个疑惑:央行回购的是机构的资金,但是货币超发是面向机构和整个社会的。说句难听的,中国地下的钱,是否会因为央行收紧银根而收缩太多?机构和地下谁先爆出问题?我看不懂。不过有一点我是懂的,如果再不抑制高物价和通胀,这个恶性循环会出问题。
发表评论
博客分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