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老婆去南城的百荣商贸城逛了几次,每次都是人头攒动,甚至连中午吃饭都要排队等餐位。感触颇多。昨天散步时,我也认真思考了一些问题:专业化商品市场全部在走下坡路?互联网产业对于专业市场的冲击有多大?兴起于非典、当下如日中天的C2C、B2C、B2B与专业市场真的是不死不休的关系?
评价一个产业,我习惯于从它的产品属性、下游购买力和现金流特征来认知。专业市场,就是同类商品高度集中化的以批发为主的市场,之前我有一个客户就是这种类型——威海浙商城。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合作成功。但并不影响我依然认为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客户。之前对专业市场的认知仅限于儿时乱哄哄的批发市场、大学时淘东西去的金五星、以及后来见到的形形色色的建材市场。但其实这些认知都不对。目前专业市场已朝着集约化、高档化、综合化的形势发展。可以说,除了没有大牌,其他软硬件与普通商城并无太大不同。
产品:专业市场以批发为主,主要供给可批发的日化用品、衣服、箱包、皮具、以及部分电子产品、原件等。其实我一直把日常所用的商品分为两类:标准化产品和非标产品。标准化产品,例如电子产品、模块化硬件、易损耗品这些,都是互联网崛起的垫脚石。然而非标产品,例如衣服、鞋子、皮具、布制品等,都属于个性化产品,在这种产品领域,商贸市场牢牢占据着霸主低位。为何?
因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就是下游。大中小城市的商贸城下游,除了批发类的互联网卖家、各大专卖店、规模不一的商场店主之外,还有很大的一个群体:工薪阶层。据我估计,工薪阶层占据着国内主要消费人群的一半以上。即,年收入大概从3万到15万不等的人群。除了日常生活,还有购物需求,对消费品要求不多,质量好即可、不需要品牌。专业市场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并且价格与互联网商品相比,差别不大。更主要的是:消费者在购买非标产品时,激情购物比较多。即:随机逛街、按照自己喜好消费。逛淘宝不一定产生买衣服的购物激情,但逛实体店,摸一摸料子、试穿一下,有时候就突然产生了购物激情。
而专业市场提供的,就是这种随机逛街的机会:一整层都是女装,请随便逛,随便砍价。砍完价,还可以支付宝、微信支付、pos刷卡,付款方式方便。相比而下——网店需要提前囤货、店里不需要,可以随时从大仓调货;网店需要担保支付,货到后消费者确认付款,才真正收到货款,市场不需要,随时结算,最多T+1到账,而且支持快递到家;网店需要刷钻、爆款,市场不需要,你只需要站在那里磨嘴皮子对付砍价的消费者就可以了。在某些方面,专业市场的现金流动速度,其实远高于网店。专业市场中,很多店主,同时又是电商,线上、线下两条线进行。
在我看来,非标类商品也就是类似服饰、皮具、饰品、装修用品等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能撑住专业市场的一片天地。而对于专业市场这种特殊的房地产行业来说,也许并不会彻底走向式微,但肯定会引起变革,越来越集约化、智能化、互联网化。互联网给人类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但人的基本需求依然存在:买衣服需要试穿、女人需要逛街、周末需要出来透透气……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产业升级、甚至将互联网技术和产品彻底融合进专业市场中,这也是是需要关注的。